試論紅酒文化
紅酒是酒類中最具情調的“柔性”飲料,無論甜的、干的、半甜的,都是那樣潤滑、細膩、纏綿,如同絲綢般地滑過你的舌頭和心靈,使飲者舌尖甜甜的、舌邊酸酸的、舌根潤潤的、心里熱熱的;有時,它會像魔水一樣,使人神魂顛倒,如癡如醉,讓你的眼神辣辣的,春意濃濃的。
釀制的紅酒,酒精度一般都不高,雅量者稍嫌低但多喝尚滿足,量小的略感高但少喝亦陶然。其實情侶或親朋對飲,不完全為的是酒,主要還是為了情,為了休閑,紅酒只是一種襯托和媒介。好的紅酒能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一旦在真正接觸了它之后,才能領略它高雅、香甜、浪漫的誘人之處。當你和她(或他)在一間光線柔和多彩、音樂低旋曼妙的酒吧,手持亭亭玉立的郁金香形高腳玻璃杯、輕輕搖晃著如寶石紅的酒汁、陶醉于紅酒的溫柔婉約、沉湎于干杯的心靈撞擊時,那沁入肺腑的清涼玉液,會在體內激起心潮的漣漪,升華為灼熱的情意,神奇般地把愛情、友情、親情的氣氛引入佳境……。紅酒不愧是萬種風情的催產液、人間柔情的“親和劑”。
紅酒一般多指紅葡萄酒,好的紅葡萄酒豐厚圓潤、暗香浮動,香味達上百種。早在我國南北朝時,五言詩人張正見在《對酒》詩中云:“葡萄百味開”、“風移蘭氣人,月逐桂香來”,“忘情寄羽杯”??梢娖咸丫频南阄妒瞧渌祁悷o法比的,只有細細地品、慢慢地享,才能感悟到其中的奧妙之處。不少文人雅士、圣賢信徒通過葡萄酒的“百味”引發出對人生的百感,并留下不少傳世的妙語佳句。有人統計過,在《圣經》里也有520次提到葡萄酒,耶穌曾教誨12門徒:“喝葡萄酒可以平靜你的心靈,讓你安詳”。
然而,有時葡萄酒也具有“烈性”,唐代詩人王翰在其著名的邊塞詩《涼州詞》中寫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意思是,舉起晶瑩的夜光杯,斟滿殷紅的葡萄酒。正要開懷暢飲,忽然,催其快飲的錚錚琵琶聲從馬上傳來。放開了喝吧,醉倒在戰場有什么可笑呢,自古至今征戰的將士隨時都準備獻身。這首詩以豪放的風格描寫了征戰將士飲酒的情景,充滿了對葡萄酒的激情贊美,具有濃郁的古代軍旅生活色彩。實際上,這首詩也在強調一種“情”,一種男子漢的豪情。
自古以來,飲酒時唱主角的總是酒,其次輪上杯,酒杯是飲酒時最主要的酒器之一。酒杯奇形怪狀、種類繁多,前面說的兩首詩里提到的羽杯和夜光杯就是其中的兩種;然而歷來人們對酒瓶卻極少提及,至今葡萄酒瓶多為
“手榴彈”形的玻璃瓶,形制簡單而缺少藝術美感。
可喜的是,隨著人們飲酒品位的提升,已經開始注重葡萄酒瓶的藝術效果了,如新近問世的堆塑葡萄瓷酒瓶就很搶眼和養眼。
這只葡萄酒瓶的形制是典型的“膽瓶”,高25毫米,腹寬11毫米,容量為葡萄酒瓶標準的750毫升。膽瓶因形如懸膽而名(也有說形如瓶膽的),流行于宋代。特點是敞口、細長頸、溜肩、腹部豐滿,材料為瓷胎釉面,一般多為通體素面或刻畫簡單的圖案,極少進行華麗的裝飾。而這只膽瓶在設計構思上確實“大膽”,瓶身的葡萄是由手工堆塑、手工上色,那一串飽滿的、沉甸甸的葡萄,在碧綠的枝葉和纏繞的藤蔓襯托下,如同一粒粒紫紅色的珍貴寶石;還有那個不俗的瓶蓋不再是傳統的瓶塞,而是改用一捧熟透的葡萄;整個瓶子腹部飽滿,好似被豐收果實撐滿的口袋;該瓶選用上等瓷土,采用現代先進燒制工藝,瓶體潤如玉、白如脂、聲如磬。觀賞這樣一尊藝術佳品不免使人想起“葡萄熟了的時候”,耳中好像傳來葡萄園里的歡聲笑語。這種深浮雕工藝葡萄酒瓶又像一幅靜物油畫作品,耐人尋味,使人陶醉。
這只葡萄堆塑酒瓶獨出心裁、構思巧妙,完全擺脫了傳統葡萄酒瓶的樣式和材質,融入了中國民族特色和繼承了中國酒器文化的精髓,把古代和現代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使古老單調的膽瓶煥然一新,瞬時就從浩瀚的酒瓶世界里脫穎而出。
試想,如果在溫馨的交際場所或親朋聚會,展示這樣一只葡萄酒瓶必然會充分調動飲酒者相對“閑置”的視覺感官,引起人們更多的席間話題,增加人們更豐富的浪漫聯想,使飲酒者“未醉于酒先醉于瓶”,在大飽口福的同時又大飽眼福,達到“觀其果、嗅其味、品其漿”的全方位享受。當曲終人離后,雖然瓶中的美酒已流入詩腸情懷,但空靈酒瓶卻仍然會給日后的回憶添彩,時時讓人觸物生情,使美酒的余香繼續回旋,使柔情友誼延綿不斷。把這樣一只有情有意的藝術酒瓶作為擺設也是一種高雅的點綴和精神享受。
藝術葡萄酒瓶的出現,使美酒美瓶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彌補了紅葡萄酒只有好酒難尋好瓶的千年缺憾。
Copyright © 2021 酒買我 備案號: 滇ICP備2021006107號-7網站地圖SITE地圖
如需刪除文章聯系QQ:474-902免責聲明:本站部分內容(包括文字、圖片、視頻)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反饋,本站核實后會立即刪除。敬請諒解!
Power by DedeCms